通过 WhatsApp 或电子邮件联系销售团队,或与您所在地区的业务拓展专员取得联系。
ESI(电子签名基础设施)解析:数字世界中的“公证处+印章厂+档案馆”
在数字化时代,电子签名逐渐成为商业和法律事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确保电子签名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法律效力,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推出了电子签名基础设施(ESI)。ESI不仅为电子签名、电子印章及相关数字服务提供了技术规范,还为跨国界的电子交易提供了法律保障。本文将带你全面了解ESI的概念、核心作用、组成部分及其与中国标准的异同。
ESI(Electronic Signature Infrastructure) 是由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它为电子签名、时间戳、证书服务、信任服务等数字服务提供了全面的技术规范和框架。其核心目的是支持欧盟eIDAS法规(No 910/2014)的实施,确保电子交易的安全性、合法性及跨境互操作性。
1.1. 一句话定义
ESI是一套包括技术、规则和服务的组合,旨在生成、管理和验证电子签名和电子印章,确保它们具有与手写签名和实体印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1.2. 类比理解
为了更好理解ESI的作用,我们可以将其与现实世界中的“签名盖章”过程进行类比:
签名人:需要证明“我是我”(身份认证)。 印章:需要公安局备案(印章备案系统)。 文件存档:需要公证处存档以防篡改(存证服务)。
ESI将这些环节数字化:
电子签名 ≈ 你的数字手写签名 电子印章 ≈ 经过备案的数字公章 时间戳 ≈ 数字公证处的“日期钢印” 证书机构(CA) ≈ 数字世界的“公安局+公证处”
ESI的核心作用是解决数字世界中的三大信任问题:身份可信、内容防篡改和行为不可抵赖。
2.1. 身份可信
如何证明“谁签的名”?通过数字证书(类似电子身份证)绑定签名人身份。例如,银行的电子合同系统在签约时会要求你先进行实名认证(刷脸/短信验证),然后发放一个数字证书。
2.2. 内容防篡改
如何证明“文件没有被篡改”?ESI利用密码学算法(如SM3杂凑或SHA256)生成文件的“数字指纹”,任何修改都会导致指纹比对失败,确保文件内容的完整性。
2.3. 行为不可抵赖
如何证明“你确实签了”?通过在签名时加入时间戳和日志存证,确保签名者无法事后否认签署行为。
ESI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一个由多个模块组成的“生态系统”,包括以下四大核心模块:
3.1. 电子签名/印章标准
国际标准:ETSI制定了CAdES(电子签名)、XAdES(XML签名)、PAdES(PDF签名)等标准。 中国标准:对应的国内标准有GB/T 38540(电子签章)、**GM/T 0031(安全电子签章密码规范)**等。
3.2. 公钥基础设施(PKI)
CA(证书颁发机构):负责发放和管理数字证书(如CFCA、上海CA)。 时间戳服务(TSA):为签名添加时间戳,防止篡改签署日期。 证书吊销列表(CRL/OCSP):用于实时检查证书是否被撤销(例如员工离职后,证书应立即失效)。
3.3. 电子签名/印章应用系统
签章软件:如Adobe Acrobat(支持PAdES)、Docusign或国内的e签宝等电子签章系统。 验签工具:同上,基本签章工具就能用来作为验证的工具。
3.4. 法律与合规框架
国际法规:包括欧盟eIDAS法规、美国ESIGN法案等。 中国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及强制使用国密算法(如SM2/SM3)等。
虽然中国标准(如GB/T 38540)是ESI在中国的本地化版本,但二者在技术实施和合规要求上存在一些差异。
相同点
都解决“身份认证+防篡改+不可抵赖”问题。 都依赖PKI体系(CA证书+时间戳)。
差异点
算法不同:国际ESI使用RSA/SHA-256,国内强制使用SM2/SM3。 印章形态:国际ESI更注重“签名数据”,对可视化印章无强制要求;中国标准则规定了印章的具体格式(如BMP/PNG),并要求与签名数据绑定。 合规性:国际ESI需符合eIDAS等国际法规;中国标准必须符合《电子签名法》,并通过商用密码认证。
电子签名基础设施(ESI)是一个技术、法律与服务相结合的综合体系,其目的是为电子交易提供可信、安全的保障。在全球化的数字经济中,ESI作为推动跨国界电子交易互认的重要基石,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内外标准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电子签名技术将更加高效、便捷和安全。
在未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PAdES标准如何进一步提升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敬请期待!
附录:
ETSI EN 319 102:签名创建与验证流程,定义了如何安全地生成和验证高级签名。 ETSI TS 119 100:数字签名和信任服务的标准化框架,描述了数字签名及信任服务的规范化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