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 WhatsApp 或電子郵件聯繫銷售團隊,或與您所在區域的業務拓展專員聯絡。
ESI(電子簽名基礎設施)解析:數位世界中的“公證處+印章廠+檔案館”
在數位化時代,電子簽名逐漸成為商業和法律事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了確保電子簽名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法律效力,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推出了電子簽名基礎設施(ESI)。ESI不僅為電子簽名、電子印章及相關數位服務提供了技術規範,還為跨國界的電子交易提供了法律保障。本文將帶你全面了解ESI的概念、核心作用、組成部分及其與中國標準的異同。
**ESI(Electronic Signature Infrastructure)**是由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制定的一系列標準,它為電子簽名、時間戳、證書服務、信任服務等數位服務提供了全面的技術規範和框架。其核心目的是支持歐盟eIDAS法規(No 910/2014)的實施,確保電子交易的安全性、合法性及跨境互操作性。
1.1. 一句話定義
ESI是一套包括技術、規則和服務的組合,旨在生成、管理和驗證電子簽名和電子印章,確保它們具有與手寫簽名和實體印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1.2. 類比理解
為了更好理解ESI的作用,我們可以將其與現實世界中的“簽名蓋章”過程進行類比:
簽名人:需要證明“我是我”(身份認證)。 印章:需要公安局備案(印章備案系統)。 文件存檔:需要公證處存檔以防篡改(存證服務)。
ESI將這些環節數位化:
電子簽名 ≈ 你的數字手寫簽名 電子印章 ≈ 經過備案的數字公章 時間戳 ≈ 數字公證處的“日期鋼印” 證書機構(CA) ≈ 數字世界的“公安局+公證處”
ESI的核心作用是解決數位世界中的三大信任問題:身份可信、內容防篡改和行為不可抵賴。
2.1. 身份可信
如何證明“誰簽的名”?通過數字證書(類似電子身份證)綁定簽名人身份。例如,銀行的電子合同系統在簽約時會要求你先進行實名認證(刷臉/短信驗證),然後發放一個數字證書。
2.2. 內容防篡改
如何證明“文件沒有被篡改”?ESI利用密碼學算法(如SM3雜湊或SHA256)生成文件的“數字指紋”,任何修改都會導致指紋比對失敗,確保文件內容的完整性。
2.3. 行為不可抵賴
如何證明“你確實簽了”?通過在簽名時加入時間戳和日誌存證,確保簽名者無法事後否認簽署行為。
ESI不是單一的技術,而是一個由多個模組組成的“生態系統”,包括以下四大核心模組:
3.1. 電子簽名/印章標準
國際標準:ETSI制定了CAdES(電子簽名)、XAdES(XML簽名)、PAdES(PDF簽名)等標準。 中國標準:對應的國內標準有GB/T 38540(電子簽章)、**GM/T 0031(安全電子簽章密碼規範)**等。
3.2. 公鑰基礎設施(PKI)
CA(證書頒發機構):負責發放和管理數字證書(如CFCA、上海CA)。 時間戳服務(TSA):為簽名添加時間戳,防止篡改簽署日期。 證書吊銷列表(CRL/OCSP):用於實時檢查證書是否被撤銷(例如員工離職後,證書應立即失效)。
3.3. 電子簽名/印章應用系統
簽章軟體:如Adobe Acrobat(支持PAdES)、Docusign或國內的e簽寶等電子簽章系統。 驗簽工具:同上,基本簽章工具就能用來作為驗證的工具。
3.4. 法律與合規框架
國際法規:包括歐盟eIDAS法規、美國ESIGN法案等。 中國法規: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密碼法》及強制使用國密算法(如SM2/SM3)等。
雖然中國標準(如GB/T 38540)是ESI在中國的本地化版本,但二者在技術實施和合規要求上存在一些差異。
相同點
都解決“身份認證+防篡改+不可抵賴”問題。 都依賴PKI體系(CA證書+時間戳)。
差異點
算法不同:國際ESI使用RSA/SHA-256,中國強制使用SM2/SM3。 印章形態:國際ESI更注重“簽名數據”,對可視化印章無強制要求;中國標準則規定了印章的具體格式(如BMP/PNG),並要求與簽名數據綁定。 合規性:國際ESI需符合eIDAS等國際法規;中國標準必須符合《電子簽名法》,並通過商用密碼認證。
電子簽名基礎設施(ESI)是一個技術、法律與服務相結合的綜合體系,其目的是為電子交易提供可信、安全的保障。在全球化的數位經濟中,ESI作為推動跨國界電子交易互認的重要基石,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國內外標準的不斷發展,未來的電子簽名技術將更加高效、便捷和安全。
在未來的文章中,我們將深入探討PAdES標準如何進一步提升電子簽名的法律效力,敬請期待!
附錄:
ETSI EN 319 102:簽名創建與驗證流程,定義了如何安全地生成和驗證高級簽名。 ETSI TS 119 100:數位簽名和信任服務的標準化框架,描述了數位簽名及信任服務的規範化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