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博客中心 / 金融服務中的數位簽章:效率、風險與監管需求之間的平衡

金融服務中的數位簽章:效率、風險與監管需求之間的平衡

順訪
2025-09-19
3min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在快速發展的金融服務行業中,數位簽章的應用早已超越初步試驗階段,成為推動流程效率、客戶參與度和營運可擴展性的關鍵因素。面對現代化轉型的壓力,同時需應對複雜的監管義務和網路風險,金融服務機構正日益在客戶開戶、貸款處理、投資諮詢和內部合規流程中整合數位簽章解決方案。

這一趨勢既非偶然,也非邊緣現象。根據 Wavestone 發佈的 2024 年第一季《數位簽章市場情報報告》數據顯示,僅金融服務領域的全球數位簽章市場在 2023 年就創造了超過 7.2 億歐元的收入,占整體數位簽章市場(涵蓋公共部門、醫療保健等行業)的 65%。這一主導地位不僅源於其產業規模,更因為業務特性所需:金融機構需處理大量交易,要求安全且可稽核的紀錄,並運作於高度監管的環境之下。簡言之,風險越高,對數位簽章基礎設施的要求也越高。

數位簽章不同於基礎電子簽章,它提供完整性、真實性與不可否認性,這對高價值金融交易至關重要。其依賴公鑰基礎建設(PKI)驗證簽署者身分並確保文件未被竄改。因此,數位簽章不僅優化營運,同時加強信任機制。

然而,效率與合規之間的平衡仍相當微妙。Wavestone 報告指出,產業內一項關鍵見解為:儘管 90% 的金融機構已導入某種形式的電子或數位簽章解決方案,但僅有 47% 在所有關鍵流程中實現全面整合。這種碎片化部署反映出眾多瓶頸仍存:舊系統相容性、區域監管限制以及內部對變革的抗拒情緒。

從地理角度來看,歐洲占金融服務領域全球數位簽章市場的 44%,其中法國與德國因健全的國家電子身分框架及明確的監管政策而居於領先地位。eIDAS 法規在推動跨境信任服務方面發揮了催化作用。然而,地方實施方式的差異依然為泛歐銀行帶來複雜性。例如,儘管 ETSI 標準與 eIDAS 提供統一的基本框架,但義大利或波蘭等國的金融監管機關通常要求額外的身分驗證層級,從而使流程再設計進程放緩。

與此同時,北美(以美國為主)則為第二大市場,其商業滲透得益於私營部門的技術創新與對客戶便捷體驗的高度需求。然而,報告指出,缺乏統一的數位身分基礎設施迫使企業更多依賴專屬的身分驗證方式,這些方式可能無法滿足高價值交易所需的監管標準。最終形成多套解決方案並存,跨法域的法律可執行性不一,尤其對機構金融的跨境交易影響尤深。

在實務操作層面,數位簽章帶來的效率提升極具吸引力。報告引述一間歐洲大型銀行顯示,將合格數位簽章整合至按揭與貸款協議中,使平均處理時間由 12 天縮短至不超過 48 小時,轉化率提升 22%。這不僅是時間上的縮短,更代表更優的客戶體驗、更少的流失率以及品牌信任的增強。然而,要在整個組織層面複製此成果,則需在中介軟體、PKI 合作夥伴、流程設計與內部培訓方面進行深度投資。

在數位簽章導入過程中,一項經常被低估的問題是供應商選擇策略。Wavestone 的分析指出,市場集中度正在提升,僅三家主要供應商便占據金融服務市場超過 70% 的份額。雖然這帶來可擴展性與安全性的保障,但也造成對供應商的依賴風險,並限制了差異化的能力。多家銀行在調查中表示,過度仰賴一兩家主導供應商,使其在談判與系統整合方面缺乏主動權。

安全性始終是數位簽章導入中的一把雙刃劍。隨著金融機構數位化其敏感流程,受攻擊面也隨之擴大。進階持續性威脅、身分偽造與憑證攔截等風險依然存在。為應對這些問題,機構日益採用合格數位簽章(QES),其在 eIDAS 架構下享有與手寫簽名相等的法律效力,是法律保障最強的方式。然而,QES 的使用並非毫無阻礙:其簽發與使用必須在高度安全的環境下進行,伴隨強身分驗證,往往還涉及硬體支援。這種保障與便捷性的權衡不可避免。

從策略角度來看,前瞻性機構正將數位簽章能力嵌入數位信任架構中,而非孤立部署。這包括將身分驗證(如 KYC)、簽署流程、文件管理與歸檔整合成一套完整的合規生態系統。銀行亦透過選擇能積極回應新興技術與監管發展的供應商,以確保未來投資之可持續性,例如支援去中心化身分標準,或迎接 eIDAS 2.0 的預期更新。

Wavestone 報告中的一項意外發現為數位簽章在內部流程優化中的新角色。報告指出,至少 30% 的價值來自非客戶相關收益,而是內部效率的提升:人力資源、採購、風險管理與內部稽核等部門皆能透過安全、可追溯且快速執行的文件流程受益。這顯示出數位簽章平台的投資報酬不僅體現在客戶滿意度上,更直接推動組織韌性的建構。

但這項轉型並不均衡。小型金融機構(包括信用合作社與區域性保險公司)在實施方面面臨不成比例的障礙:部署成本高、IT 資源不足與合規門檻不明確等問題顯著。這種動態可能導致市場走向「雙速」發展,即僅有規模較大的機構能全面運用效率提升並有效控管風險。解決這一不對稱不僅關乎公平性,更直接關乎市場競爭力與系統性韌性的建構。

綜上所述,數位簽章已成為推動金融服務產業營運轉型的關鍵力量。效率提升已經顯現,但複雜性亦不容忽視。尤其在多法域背景下,監管協調性仍是一大瓶頸,而供應商集中化也帶來新的策略考量。未來關鍵不再是是否採用數位簽章,而在於機構能否聰明地將其整合進更廣泛的信任、合規與客戶體驗體系之中。

當前的金融產業已站在關鍵十字路口。那些能夠在內部能力、合規要求與用戶期望三者之間建立強大數位簽章架構的機構,將不僅能減少營運摩擦,更能在日益數位化及監管愈趨嚴格的世界中,強化市場信任。

avatar
順訪
eSignGlobal 產品管理負責人,在電子簽名產業擁有豐富國際經驗的資深領導者 關注我的LinkedIn
立即獲得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簽名!
30天免費全功能適用
企業電子郵箱
開始
tip 僅允許使用企業電子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