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博客中心 / 來自中國的啟示:在高度複雜市場中的創新與合規

來自中國的啟示:在高度複雜市場中的創新與合規

順訪
2025-09-19
3min
Twitter Facebook Linkedin

中國的啟示:在高度複雜市場中的創新與合規

當跨國企業評估在亞洲的數位化轉型策略時,中國往往被視為最複雜、但也最具潛力的市場。過去十年中,中國電子簽章產業的迅速發展不僅反映了更廣泛的數位化趨勢,也凸顯出在一個創新與監管同步推進、有時甚至相互矛盾的司法環境中營運的挑戰。深入理解中國獨特的市場環境,為全球產業參與者提供了不容忽視的重要洞察。

根據Allied Market Research發布的《中國電子簽章產業報告2023》,中國電子簽章市場在2022年已達到約164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30年將突破600億元人民幣。這一預計成長近四倍的趨勢顯示了強勁的市場需求與持續的制度性投資。但在亮眼的成長數據背後,是一個由複雜創新策略、積極的數位採納行為、碎片化的供應生態系統以及日益密集的監管框架交織而成的市場格局。

中國電子簽章市場最顯著的特徵之一是其獨特的發展路徑。與美國與歐盟等西方市場在相對穩定的法律體系中歷經二十年逐步發展不同,中國將這一過程壓縮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完成。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的頒布為產業奠定了法律基礎,而2015年與2020年的修訂則推動了產業的迅猛擴張。這些修訂明確了電子簽章的法律效力,鼓勵更廣泛的應用,並促進了其與區塊鏈、行動身份驗證及基於雲端文件流程等新興技術的相容性。

推動產業成長的核心動力之一,是數位化身份認證與數位進駐於金融機構與政府服務中的廣泛推廣。到2022年,超過90%的銀行交易已轉向數位通路。與此同時,稅務申報、企業註冊、法律仲裁申請等行政服務也快速採納了電子簽章平台。如法大大、e簽寶與騰訊簽臻等本土科技公司發揮了關鍵作用,提供了將電子簽章功能與基於公安資料庫的實名認證系統融合的縱向解決方案。這種深度互聯的數位基礎設施,在國家層級的資安與數位身份要求推動下建立起來,在其他市場很難複製。

然而,進步的背後也伴隨著複雜性。在中國快速演變的監管環境中實現合規,是本地與外資企業都面臨的巨大挑戰。2021至2022年間正式實施的《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引入了一整套有關資料在地儲存、跨境傳輸與用戶同意管理的新法律要求。這些法律直接影響了電子簽章平台在蒐集、儲存與稽核用戶資料方面的操作方式。企業如今必須遵守關於加密、用戶授權機制以及第三方整合的嚴格規定。對跨國企業而言,這些合規要求的成本不容小覷,特別是在必須本地化基礎設施設備並制定符合國家標準的數據策略時。

這也引發了一個根本性的策略問題:全球電子簽章提供商應在中國獨立建構業務、與本地企業合作,還是完全退出?從市場規模來看,退出本身也意味著代價。到2022年底,中國已有超過兩億電子簽章服務用戶,預計仍將逐年成長,中小企業與個人用戶也正加入企業客戶行列,推動關鍵工作流程的數位化轉型。報告指出,已有超過30%的中小企業採用了電子簽章工具,滲透率已逐步擴展至非一線城市及更多企業場景。然而,進入或擴大中國市場仍需克服諸如信任建立、基礎設施本地化與取得監管許可等諸多障礙。

在某些方面,這一環境也催生了「必要中的創新」。例如,多家中國電子簽章企業將區塊鏈技術作為合規工具而非可選功能。早在2018年,esignglobal就推出了區塊鏈時間戳解決方案,將每一份合約錨定在不可竄改的帳本上。這一舉措並不僅是技術上的創新,也是因應法院與監管機構對數位檔案真實性與完整性日益關注的實踐。同樣,受惠於龐大的行動用戶基礎以及對技術平台高度適應的用戶群體,中國也早早地採納了原生於雲端的電子簽章模式。透過將服務嵌入到企業微信、釘釘等行動生態系統中,服務商既實現了用戶體驗的無縫銜接,也與國家認可的身份認證服務系統成功整合。

可以說,中國市場實際上正在為全球電子簽章產業提供「壓力測試」。它一方面要求平台實現高度可擴展、行動優先的功能,同時又強調安全性、可追溯性與法律效力。進入中國市場的企業必須因應一種看似矛盾的要求——實現無摩擦簽署體驗的同時,還需在強調資料主權的國家框架中提供可驗證的合規能力。

這種雙重性揭示了一個寶貴的策略啟示:合規創新不再是市場束縛,而是一種競爭優勢。中國領先的平台正將其「隱私優先、合規為先」的產品設計思維輸出到其他亞洲新興市場,尤其是監管體系尚未成熟的東南亞地區。那些最初因應中國嚴格法律而開發的功能——如多因子生物辨識認證、合約可視化追蹤工具與細緻的稽核記錄,如今正在為全球客戶所採納。這些「為監管而生」的創新,正在重塑全球不同法律環境下的風險管理標準。

展望未來,可以得出幾個策略意義深遠的結論。首先,在電子簽章市場取得成功,日益取決於是否具備本地法律合規知識,而非單純的技術領先。全球公司必須不僅投資於產品開發,更要主動參與監管互動。其次,從中國的創新路徑看,實現規模化的前提是基礎設施本地化,包括雲端儲存、身份系統整合及語言適配等環節。再次,與本地系統整合商、法律顧問及政府相關方的合作已不再是可選項,而是策略性資源。

最後,正如報告所強調的,中國政策改革的走向預示著在資料合規與安全領域將進一步收緊。然而,中國領先企業並未因此後退,反而加快前行——深化人工智慧在合約審核中的應用,建構跨境數據流管理機制,並將ESG風險評分融入企業服務工具中。對國際企業來說,這是一場受限環境中激發出創造力的實踐,值得深入借鑒。

總而言之,中國的電子簽章市場不僅是一個快速成長的產業,更是創新、合規與規模並存的數位經濟縮影。它不僅提供了豐富的商業機會,更揭示了在數位時代,企業如何在敏捷性與責任之間實現平衡。那些能夠洞察並積極回應這些經驗的企業,將在全球複雜環境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無論作為產業領導者,還是學習者。

avatar
順訪
eSignGlobal 產品管理負責人,在電子簽名產業擁有豐富國際經驗的資深領導者 關注我的LinkedIn
立即獲得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簽名!
30天免費全功能適用
企業電子郵箱
開始
tip 僅允許使用企業電子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