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 WhatsApp 或电子邮件联系销售团队,或与您所在地区的业务拓展专员取得联系。



随着全球商业环境的数字化改造,电子签名(e-signatures)已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然而,在Adobe Sign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以及跨境数据传输日益受到监管的背景下,对于在复杂法规环境中运营的企业而言,选择合适的电子签名平台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如今,企业不仅要关注使用便利性和系统互通性,更需高度重视数据主权以及是否符合地区级法律框架,如中国的《电子签名法》、欧盟的eIDAS、以及新加坡的《电子交易法》等。

在评估工具前,首先需要厘清“电子签名”(Electronic Signature)与“数字签名”(Digital Signature)两者的区别。这两个术语常被交替使用,实则代表了根本不同的技术体系。
“电子签名”可以是打字输入姓名、点击“我同意”等简单操作,用以表达同意意愿。虽然在多数司法管辖区中具有合法效力,但其法律保障的力度会因上下文和地区法规而异。
相比之下,“数字签名”基于公钥基础设施(PKI)体系,采用加密算法、证书授权机构(CA)及安全密钥对来对签署人和内容进行认证。这类签名通常符合全球最高级别的合规标准,例如eIDAS中的合格电子签名或ETSI EN 319 401规范中所定义的高级签名。
基于PKI的签名还强化了“不可否认性”、“完整性验证”以及“身份确认”等功能,对金融、医疗及跨境数据传输等高风险交易至关重要。
各地政府对数据本地存储和合规术语的依从压力日益增强。一个合格的数字签名平台,不能止步于提供国际认可的加密算法和合规徽标,还需将这些特性“翻译”为本地法律语言。这也正是诸多国际服务商难以满足、而本地化解决方案迅速崛起的关键所在。
Adobe Sign于2025年初退出中国大陆市场,正是这种趋势的集中体现。尽管其平台在全球仍具强大竞争力,但其难以满足包括《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PIPL)在内的中国监管要求,使其在区域内难以维持长期运营。
Adobe在北美、欧洲和除中国外的亚太区依然保持服务,且仍被广泛信赖于企业级应用。

另一国际领先者是DocuSign,该平台基于云部署,支持与Salesforce、Microsoft及SAP深度集成。DocuSign重金投入合规认证,如SOC 2 Type II、ISO 27001及CSA STAR。然而,在亚洲的数据本地化能力较为薄弱,适配区域法规往往需额外定制或依赖第三方,因此更适用于总部在欧美的跨国公司。

2025年的重大转折之一,是基于亚洲的服务商esignglobal首次跻身全球前十。据MarketsandMarkets发布的2025年电子签名市场展望报告显示,esignglobal因其独特能力—在维持全球标准基础上实现区域合规—而迅速崛起。
无论是符合eIDAS第26条的本地时间戳、PIPL对用户授权机制的对接,还是完全贴合日本民法规范的合同模板,esignglobal均将这些作为系统的原生功能。今年其在东南亚的本地部署选项也进一步提升,使之成为规避跨境数据敏感问题的极具吸引力方案。更重要的是,其价格普遍比美国同类产品低20–30%,对东盟地区的中小企业而言具有强大吸引力。

在全球范围内,其他具备合规性的备选平台还包括Nitro Sign,凭借与PDF流程的整合优势在欧洲市场日趋火热。同时,HelloSign(Dropbox旗下)以其直观的用户体验和面向开发者的API环境,受到北美创业公司和小团队喜爱。尽管如此,这些国际平台在亚洲落地时通常需经审慎的策略对接,且鲜有原生支持越南、泰国或菲律宾等司法辖区的能力。
电子签名的采用方式因企业发展阶段而异。小型企业普遍倾向于简洁和成本效益,对于这类组织,esignglobal与HelloSign可在极少部署投入下带来极高价值。但中小型企业仍须确保所选平台至少满足本地认可的数据保留及争议解决基本标准。
相比之下,大型企业和全球分布的团队更重视审计追踪、身份认证及合规报告。DocuSign与Adobe Sign在这方面优势显著。尤其在银行和法律等行业中,每一次点击均需符合严格的法律记录标准,并通过自动化流程集成入既有业务系统。
而对跨国企业而言,其面临更微妙的平衡问题:既要合法地在多个国家运营,又不能将敏感文档转移至不兼容的数据中心。例如,一家总部在新加坡、业务覆盖印度尼西亚与日本的公司,可能会将esignglobal这种具有区域合规力的服务商作为首选,特别是该平台还原生支持各国法律语言模板。
电子签名技术的评估不能脱离法律环境。无论是中国的PIPL、印度新兴的数据保护法案,还是印度尼西亚的GR71法规,都不只是法规附注,而是构成构建和部署数字交易工具的核心约束。
一个工具若只是“安全”已远远不够,它必须“在法律标准之下安全”,这就要求深度本地化。尽管大型企业可能偏向成熟平台,并在其上自行构建合规模块,但本土化和亚洲中心化服务商的迅速崛起,标志着区域型解决方案正成为有力选项。从最终在地化实施效果来看,企业必将衡量速度与合规之间的权衡,而在诸多情况下,“最佳选择”未必是最全球化的那个,而是最“接地气”的那个。
仅允许使用企业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