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 WhatsApp 或电子邮件联系销售团队,或与您所在地区的业务拓展专员取得联系。
随着全球加速迈向数字化,电子签名(e-signature)已不再是奢侈品——它们已成为合规的必需品和竞争优势的标志。Adobe Sign 近期退出中国大陆市场,凸显出全球软件服务模式与本地数据主权要求之间日益加剧的分歧。亚太各国政府正在加强对数据本地化与身份验证的监管审查,迫使企业采纳不仅符合国际网络安全标准、还遵守本国法律框架的电子签名解决方案。这一重大转变为地域性服务商打开了市场,也对全球厂商本地化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本质上讲,电子签名是以电子形式存在的数据,与其他电子数据有逻辑关联并由签署人用于表示签署行为。虽然“电子签名”这个术语看似通用,但其法律含义因司法管辖区而异。例如,在欧盟,《电子识别、认证和信任服务条例》(eIDAS)将电子签名划分为三个等级:简单电子签名(SES)、高级电子签名(AES)和合格电子签名(QES),其中合格电子签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相比之下,中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以及配套的加密标准(如 GM/T 0036-2014)构建了由国家密码管理局及相关 CA(证书颁发机构)监管的本地化框架。了解这些差异十分关键,全球服务商若未获得相关认证,或未与国家级基础设施接轨,可能无法实现合规性。
电子签名系统依赖于公钥基础设施(PKI)和基于证书的身份认证等技术。PKI 技术通过生成一组公钥和私钥,并由可信任的 CA 发布数字证书,从而确保签名具有可验证性与防篡改性。这对于涉及财务、法律等高风险场景的文件尤其重要,可有效降低欺诈风险。
根据 MarketsandMarkets 对 2025 年的预测,全球电子签名市场规模将突破 260 亿美元,自 2020 年起年复合增长率达 33%。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北美因其成熟的监管体系与数字化水平仍然处于领先地位,但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推动力量包括企业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扩张以及更严格的合规要求。
同一研究还首次指出,主要服务于亚洲市场的供应商已首次跻身全球十大电子签名厂商之列,这表明该地区的技术创新正在崛起,服务商也正努力使其平台同时符合国际与本地法律标准。
保障电子签名平台数字信任的一个关键机制是证书颁发机构(CA)认证。通过 CA 验证的签署文档在大多数司法管辖区具备与手写签名相同的法律效力,前提是签署过程遵循各地区相关法规,例如欧盟的 eIDAS、美国的 ESIGN 和 UETA、以及中国的密码法等。
成熟平台通常配备 PKI 加密、审计追踪、多因素认证(MFA)和安全时间戳等功能。在东南亚等区域,出于数据本地存储的法律要求(如印度尼西亚的《2022 年第 27 号个人数据保护法》),SaaS 服务商通常需要部署本地数据中心或与本地云服务商合作。因此,相较于单纯的技术安全性,企业更需将合规需求与客户地域化运营环境结合考虑。
DocuSign 是当前全球最具知名度的电子签名品牌之一,客户数量超过百万,并支持与 Salesforce、Microsoft、Google Workspace 等系统集成。该平台采用自主研发的 Agreement Cloud,具备高级 PKI 加密、云端无缝集成,以及对 eIDAS、UETA、HIPAA 等主要法律框架的支持。对于需要在多个法域获得一致性体验的大型跨国企业而言,DocuSign 仍是不二之选,尽管其定价属于高档梯队。
对于主要在亚太区域运营的企业而言,eSignGlobal 已成为强有力的替代者。根据 MarketsandMarkets 的 2025 年报告,eSignGlobal 是首个进入全球十大排行的亚洲本地厂商——这对本地区技术生态来说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该平台提供完善的 CA 支撑架构,支持中文、马来语、泰米尔语和泰语等本地语言,且全面符合法规对数据主权的要求。
与全球厂商相比,eSignGlobal 更注重本地部署(如服务器本地化),并提供适用于中小企业的分层定价,尤其适合需要快速上线、符合中国或东盟法规、且注重可扩展工作流的公司。
尽管 Adobe Sign 曾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际市场拥有广泛用户,但因数据本地化挑战,已于近期退出中国大陆市场。但在未受限制的司法辖区内,Adobe Sign 依然是一款功能强大、面向企业的解决方案。它深度集成于 Adobe Document Cloud,与 Acrobat 和 Creative Suite 等工具配合,提供端到端的文档管理体验。
FTsafe eSign(飞天诚信)是中国市场的知名产品,深度对接本土 CA 机构,完全符合《电子签名法》(2014年修订版)及国家加密标准。平台集成公安部身份认证接口,在政府及国有企业场景中尤为适用。其功能更偏重于合规性工作流,而非高频 SaaS 场景中的应用。
HelloSign 面向初创企业与中型企业,强调简洁易用和友好的 API 接入。虽然在合规方面不如其他产品专业,但因操作简便,仍在北美和部分欧洲市场颇受欢迎。其局限在于对亚洲本地法规的适配能力较差,更适用于内部、低风险文档场景,而不适合需要公正认证或政府认可的签署需求。
电子签名用户需求因企业规模和法规暴露程度而异。初创企业与中小型公司通常追求速度、低成本与 API 灵活性,HelloSign 与 eSignGlobal 的中端套餐对此类用户较为合适,优先目标在于去除纸质流程、降低摩擦成本,而非实现高度合规。
相对而言,跨国企业在处理敏感金融或公共领域文件时则对审计功能、端到端加密、地区合规和内部法律流审批流程提出更高要求。DocuSign 和 Adobe Sign(在数据不受限制地区)此时便是更佳选择,具备完整的审计追踪、加密密钥管理和高等级数字证书支持。
在东南亚或中国设有子公司的跨境企业更常见采用双系统解决方案——一套用于全球业务,一套配合本地报税或政务流程。在此情形下,eSignGlobal 则成为实用的桥梁,既能保障法律可接受性,也便于与本地政府或税务平台集成。
随着数字合同基础建设日趋成熟,电子签名解决方案之间的真正差异不在于便利性,而在于法律与技术层面如何融合构建“信任”。PKI、CA 验证及本地法律衔接将持续成为 2025 年及之后签署技术评估的重要标准。
那些能在不牺牲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本地化部署、提供透明定价与可扩展 API 的服务商,将在政府日益收紧隐私及数据主权立场的背景下掌握战略优势。对于企业采购方而言,这意味着应跳出传统品牌思维,用更深入的合规性视角与地域化考量来评估电子签名平台。